18. 018 领证-《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》
第(3/3)页
宋书玉这一上午都听八卦去了。
桂花婶子生在乡下真是屈才了,要是生在香江,肯定是个好狗仔。这大队里几乎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,甚至连附近几个大队的事她也知道不少,讲起八卦来一套一套的,甚至不少人物都是串联的。
搞得中午下工回去时,好些个婶子还意犹未尽,连说下午继续。
这段时间的任务都是翻地。
直到元宵节后,地还没挖完。
正月十六号这天,宋书玉请了一天假,因为她去刺绣厂交货。本来谢铮想跟她一块儿去买自行车的,但鲁斌那边让他去拉粮,便只能等下次了。
宋书玉将绣品包好,怕压坏了,绣品都特意放在一个木头箱子里,然后捆绑在自行车的后座。接着她又提了一袋子约莫三四斤的炒花生,绑在箱子上方,这才出发。
到了刺绣厂门口,宋书玉先在门卫室停了一下,提着炒花生敲开了门:“叔,我又来了,好久不见,你看起来比上回精神多了。”
老大爷就喜欢听好话,他抖了抖双臂,笑呵呵地说:“这不是天气变暖和了吗?我减了一件毛衣,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。”
“难怪呢,叔,我就看叔瘦了不少嘛。叔,这是我奶奶炒的花生,她的炒花生那可咱们村的一绝,焦而不糊,可好吃了,听说你偶尔喜欢喝点小酒,带来给您下酒的。”宋书玉将袋子递了上去。
老大爷有点不好意思:“这……小宋,这哪成,叔哪能每次都要你的东西,你拿回去。”
他也是要脸的好吧,一两毛钱的烟偶尔收一次就算了。这花生米好几毛一斤,这么一袋子,少说也得一两块钱。老这么占人家小姑娘便宜,他可做不出来。
宋书玉推了回去:“叔,这是自己家种的,不要钱。再说了,我都带来了,还得带回去多麻烦。这样吧,这次你收了,下次我不送了,这总成了吧?”
“你这小嘴巴真是会说,我说不你。但咱们说好了啊,这是最后一次。”老大爷这才松了口。
宋书玉一口应下:“好嘞,叔,我就不打扰您工作了,我去找王主任了,咱们回头再聊。”
老大爷点头,笑眯眯地目送她进了厂里。
王主任有点事在忙,半个小时后,他才急匆匆地赶来,笑呵呵地说:“小宋,你们可真快啊,这还不到半个月呢。绣品都带来了吧,我看看。”
宋书玉把箱子打开:“王主任,都在这里,请您验收。”
王主任掏出一副放大镜,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这人年纪大了,眼神不大好。”
宋书玉能说什么,她只能笑道:“还是王主任您想得周到。”
王主任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绣品,每一幅都要花几分钟,确认没问题后,他才小心地将绣品包好,放到桌子上,继续检查下一副。
检查到一半,王主任突然停了下来,指着那副蝶吻百花的刺绣说:“小宋,你看看,这只蝴蝶两边的翅膀图案绣得不一样。”
宋书玉凑过去盯着他指着的地方仔细看了一会儿,还真是。
她懊恼地说:“王主任,对不起,这都是咱们的疏忽,这副刺绣我带回去重新返工。”
王主任没多说,继续往下检查。
好在剩下的刺绣都没什么问题。
28幅刺绣,只有一幅出了点小问题。
王主任还算满意,但他提醒宋书玉:“小宋啊,这个质量你们要把关严一些,这要是每次都检查出问题,我这可不好交差啊,也不放心将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。”
“王主任说得是,这次是我们的错,回去我一定好好监督绣娘们,让她们下次注意点,绝不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。”宋书玉认真的道歉。
她年纪小,道歉又这么真诚,王主任不好再说什么,算了一下工钱,给了她一张条子:“你拿着这个去会计结账吧。然后来一趟仓库,我把下一批绣品的材料给你。”
“好,谢谢王主任。”宋书玉拿着单子去二楼的会计那儿领了钱,然后来到仓库,王主任他们还在收拾。
刺绣厂的仓库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,里面堆积着各种宋书玉或认识或从未见过的布料、丝线,颜色更是五花八门,花花绿绿的,什么都有。
仓库是重地,宋书玉也不好进去,就站在门口等着。
王主任带着两个工人在拿材料。她这次来之前没打招呼,所以王主任也还没准好材料。
两个工人一边收拾一边将一些用不上的碎布塞进了一个大蛇皮袋里,然后拉到最西边的角落地放着。
宋书玉下意识地瞥了一眼,就见角落地堆了六个那么大的袋子,全部塞得胀鼓鼓的,最上面还露出一截翠绿的布料。
发财了,宋书玉眼睛发亮,指着袋子问:“王主任,这些布你们都不要了吗?”
王主任看了一眼她手指的方向:“那些都是剪裁剩下来的碎布,没什么用。”
刺绣厂的碎片不少,有些复杂的刺绣要用好几种布料,也有可能,本来准备好的布料不满意,只能换一种,先前采购的就只能闲置了。
好在他们刺绣厂是创汇单位,给国家挣外汇的,计划委员会对他们非常优待,需要的原材料批得都比较多。
这些报废的布,五六尺长能做一身衣服的基本上都被厂里的职工分了。还有些更小的,零零碎碎的布,做不了一件衣服,厂里的人瞧不上,就塞进袋子,丢在仓库里,多了再清理。
他们看不上,宋书玉瞧得上啊。
她笑眯眯地说:“王主任,能不能将这些碎布便宜点卖给我?咱们乡下人可以用来做鞋底。”
布鞋的鞋底就是用旧衣服裁剪整齐,糊上一层层的面糊,多沾几层,然后在太阳底下暴晒,晒干后根据脚的大小剪下来,蒙上一层白布,再用麻线细细密密地纳一圈。
布鞋的鞋底就做好了。
这些东西堆在仓库也没什么用,王主任说:“都是些碎布,你要拿就拿去吧,不用钱。”
那怎么行,这些她可是全要的。而且不花钱,一次两次还行,但你不能回回问人要,那样显得她太过贪婪了,很败好感。
所以宋书玉坚决不肯答应:“王主任,这些布料虽然不像完整的那么值钱,但也到底是布,这钱必须得给。这样吧,一袋五块钱卖给我怎么样?”
“小宋,你怎么这么固执。行吧,你看着给。”王主任无所谓。
宋书玉连忙还没捂热的钱掏了三十块出来,递了过去:“王主任,谢谢,这六个袋子都是碎布吧,我都要了。”
王主任震惊地看着她:“这么多,小宋你能搬得动吗?而且你们做鞋底需要这么多碎布吗?”
当然用不着,而且这样好的布拿来做鞋底也太浪费了。
宋书玉不好意思地说:“家里亲戚多,人也多,我爸这边,我妈那边,还有一些村子里关系比较好叔伯婶子的。而且咱们乡下人费鞋子,反正便宜,我都带回去了,今年穿不完,还可以明年穿,也不会浪费。”
这会儿的人都生得多,王主任家里就有七八个兄弟姐妹,要把父母两边的堂的表的兄弟姐妹一块儿算上,那得好几十个,更别提关系远一些的亲戚。
因此王主任没多想,笑着说:“小宋,你可真会过日子。”
将整理好的材料和清单递给宋书玉,核对无误后,他让两个工人帮宋书玉将这六袋碎布都给搬了出去。
宋书玉买布料的时候豪爽痛快,可站在厂子门口,她就发愁了。这么多布料,她怎么弄回去啊?
老大爷见她站在几个蛇皮袋中间发愁,过来问清楚了怎么回事,顿时乐了:“这个好办。小宋,你等等,我给你借一辆三轮车,你用车子拉回去。不过这么多东西,红云公社还有二十多里地,小宋,你能行吗?要不分两趟拉吧。”
分两趟又得多花一天的时间,宋书玉摆手:“没问题的,谢谢叔。我的自行车先放你们厂子里啊,明儿来还三轮车的时候骑走。”
“行,我给你看着。”老大爷答应,还特意将她的车子推到车棚下面上了锁。
宋书玉从一个袋子里翻出了几条细碎的长布条系在一块儿,弄成绳子的模样,先把几个袋子都拴好,然后抱上三轮车,整齐地码上去,最后再用绳子捆绑一圈,以防颠簸的时候袋子掉落。
弄好后,宋书玉跟大老爷挥了挥手,用力蹬着三轮车风风火火地出了城。:,,.
第(3/3)页